抗击疫情中的女性社会组织
发布日期:2020-05-12 10:47:34      浏览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组织的能力都是一次大考。

 

在此次“战疫”中,专门以服务妇女、家庭为宗旨,或成员以女性为主的社会组织——女性社会组织,迅速、高效地展开应急救助,成为社会组织抗击疫情灾害中的一个亮点。

 

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女性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专长,从多角度为抗击疫情提供支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募集善款和物资,主要由各地的妇女基金会和女性联谊组织牵头发起,一些非正式的志愿者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以社区的各类女性志愿者组织为主;三是进行疫情期间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如各类女性心理援助热线、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服务家庭的社工机构等;四是对疫情期间女性权益受损的法律援助,如各地女律师协会和法律援助中心;五是组织复工复产,主要由女性行业协会和联谊会来牵头,如女企业家协会、家政行业协会、编织协会等。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与抗击疫情紧密相关,也刚好是女性社会组织擅长的领域。

 

疫情像一面放大镜,让在常态下容易被忽视的女性的特殊需求变得十分醒目。女性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敏感。例如,疫情期间大量餐饮、服务企业停工,作为这些行业主要劳动力的女性的经济状况受到很大冲击;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孕产妇的正常围产保健受到影响;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也使家庭暴力有所增长,受暴女性处境比平时更加危急,等等。

 

同时,单亲母亲、留守女童、残障女性、女性高龄老人等弱势群体,在面对疫情带来的生活不便和经济压力时,都更容易陷入脆弱的境地。

 

女性社会组织长期服务妇女群体、服务家庭,对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特殊需求高度敏感,对他们在疫情期间可能遇到的困境有所预判,也有较为丰富的救助经验。这使她们在抗击疫情灾害时,可以起到一般社会组织难以起到的作用,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积极倡导将性别视角纳入疫情救援。抗击疫情期间,女性社会组织直面女性的特殊需求迅速行动,缓解女性面临的独特困境。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女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体就针对湖北女医务人员生理卫生用品短缺发起专项募捐,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针对疫情期间女性劳动权益受损和家庭暴力的问题,上海、云南、安徽、湖南等地的女律师协会与妇联合作,组织巾帼律师志愿团,专门对疫情期间的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反家暴等问题提供法律援助。女性社会组织发布疫情期间应对家暴的“特殊手册”,举行线上经验分享会等,帮助受暴妇女摆脱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些行动大大增加了疫情中性别问题的能见度,也提升了公众对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为社区和家庭抗疫提供专业性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社区防疫是重点。很多女性社会组织本身就扎根社区,直接服务社区和家庭。她们对灾害中出现的家庭需求可以给予及时回应。

 

疫情当前,各地的医务人员都投入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还有大量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由于住院或被隔离,难以照顾家人。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浙江、湖南等地的女性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成“代理妈妈”、“临时妈妈”团队,协助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照料家庭,使他们可以安心地抗击疫情。

 

同时,由于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增加,引发夫妻、代际关系的不适应,以及儿童的居家学习难等问题。北京、上海一些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的女性社会组织开展网上阅读、直播、“云陪伴”等活动,缓解疫情期间家庭关系紧张,减少家长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的焦虑情绪等。这些工作为社区防控和居家防疫提供了重要支持,也增强了公众对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了解。

 

以快速反应和组织能力积极配合政府开展防控工作。在疫情初发阶段,大部分社会组织由于缺少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还未找到工作着力点,而一些女性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正式组织,包括志愿者团队、粉丝团等,在采购分发物资、心理援助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韩红爱心慈善会设立专项捐款并组织物流团队,从2020年1月底开始驰援武汉。中华女子学院师生快速组建了支援湖北联合志愿服务团队,联络物资捐赠和运输,支援一线女性医护工作者。北京枫彩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在1月底就开通了心理咨询专线,给受疫情影响的求助者提供情绪减压和心理支持服务。

 

此外,还有很多明星粉丝团迅速组织联合募捐、公益宣传等行动,发动粉丝中的“写手”、“画手”、“主播”们各尽其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这为其他社会组织展开应急救助和多机构协同积累了前期经验,也展现出女性群体较强的公益心和志愿精神。

 

通过新媒体平台助力青年一代抗疫。出于宣传、倡导的需要,女性社会组织,特别是志愿者组织和粉丝团等非正式组织,更习惯于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她们对年轻女性的需求和关注更为了解,也更善于通过新媒体平台吸引年轻女性的注意。各种明星粉丝团,更是以年轻女性为主。

 

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这次抗击疫情中大量关键信息都通过微博、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发布和传播。这使很多求助和募捐信息通过熟人链条传播,无形中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对于手机不离手的青年一代,在浏览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同时,顺手转发募捐信息和完成小额捐赠,已成为他们参与公益行动的日常。这是女性社会组织能够迅速开展抗疫救助的基础,也为网络时代青年女性参与公益事业开辟出新途径和新方向。

 

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和经济压力,使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政府会围绕应急体系建设投入更多的资源。4月2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优化有关监管措施支持全国性社会组织有效应对疫情平稳健康运行的通知》,提出加大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疫后困难救助、心理辅导、综合性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社会服务。这些既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契机,也对女性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挑战。

 

尽管女性社会组织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女性社会组织力量仍比较薄弱,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次抗疫过程中也暴露出女性社会组织存在的一些短板,包括如何增强与政府部门、妇联和多机构的协同,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如何增加普通公众捐款的比例等。

 

女性社会组织要思考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公益生态圈的性别意识,形成支持性网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和妇联组织也应加大对女性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植,在政治引领、政策环境、人才发展、资源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更加壮大,与政府和妇联组织形成合力,更高效地服务妇女,服务千家万户。